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益生产 >> 厂家强化渠道的精细生产管理方法

厂家强化渠道的精细生产管理方法

2011-9-13 20:47:31  点击次数:

新流通时期新流通时期最大特点就是“双赢模式明显,流通得到深化”, 是厂商回归理性、正视渠道的时期。重新定位与实行精细生产管理是厂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 走出渠道管理的误区

走出渠道管理的误区,首先要纠正概念理解上的错误。营销通路做了几十年,似乎在定义上不应该含糊,但目前不少厂家或经销商往往只抓终端,或专攻渠道,而没有意识到通路作为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渠道与终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仅仅不同的是渠道为中端,但不意味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路纵向延伸的今天我们就忽略渠道的桥梁作用。从一定角度讲,厂家欲掌控终端市场没错,但不能闲置渠道资源;经销商由坐商向行商转变没错,但不能顾此失彼,下面扼要分析一下厂家在渠道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厂家的渠道通路模式不尽合理: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成本的增高,使很多企业意识到应探索通路的新方向,尽可能缩短流通渠道,让通路提速、变宽、更有效,于是传统的长渠道、密集分销方式被不少厂家逐步淘汰,开始采用短渠道(如直接向商场,超市这些卖场供货)、直接渠道(如直接进入酒店)等窄渠道方式执行商品流通,多者都欲通过抓终端巩固市场地位、提升产品利润。有的企业变原来的二批商为一批商,实现通路下沉,但在这些通路模式的改变过程中,有些企业却未做好有序延伸,以致流通不畅,销售乏力。

从传统流通模式(厂家→总经销→二批商→三批商→零售商→消费者)来看,其特点是密集分销具有合理的价差梯度和有序的利益分配,且分销能力强、销售面广、市场渗透力也大,可节省大量的物力与人力,但是由于网络层面多,其流通环节太长,销售费用过高,渠道利润也薄,这也是厂家重新规划渠道的主要原因。但纵观现在不少厂家的渠道境况,有的虽然通过向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那些“超级终端”采取直供方式,从而加快了流通速度,减少了交易环节,但大卖场过高的进店费、堆头费、促消费等“开路费用”也让厂家伤脑筋,同时,有的厂家虽然控制了大卖场,却无法实现向众多的零散型小终端进行持久送货,一句话,能到“点”却不能达“面”,另外,不少厂商不是精诚联合,而是在抢夺终端资源上相互蚕食。

近年来,不少的酒类企业为进入酒店高端市场采取的一种新模式,有人称其为“非正式通路”,其目的是通过高档产品直接拉动高层次消费群体,以获取产品的高额利润,但其结果是宠坏了店老板,酒店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的绩效管理厂家便搞起了贿赂营销。酒店终端的泛滥不仅影响了渠道的秩序,关键是没有或缺少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产品很难立足,而过多的“主力”转移,使不少品牌在中、低端市场下盘不稳、动荡不安。同样,有的在强化绩效管理扶持二批商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大户的利益,在“终端制胜”的狂呼声中,一些精明的企业甚至开始以“县级市场”为营销单位,全力渗透至乡镇市场,但由于厂商协调不力,以及县级经销商的运作能力相对薄弱、硬件基础条件差等原因,厂家往往需用大量的营销人员去协助开发终端或下级市场,且营销成本也逐日攀高。

诸如此类,厂家在改变通路模式的渠道革命行动中,没有充分重视通路的链条关系,更缺乏渠道的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



[1] [2]  Next page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下一条新闻:成功精益,必须拉动公司管理的重塑

上一条新闻:如何提高生产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