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益生产 >> 精细,从每一个节点做起

精细,从每一个节点做起

2011-9-13 20:49:17  点击次数:
成立于1986年的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管理8个油田和一个气田,勘探开发区域横跨3个市的5个县(区),年产原油98.5万吨。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综合生产越来越高,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困难局面,采油厂进行管理理念转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系统节点”精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系统节点”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横向上把全厂整体工作按照专业性质,划分为勘探、开发、成本管理等16个子系统;纵向上,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将每个系统内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等关键环节,确定为多级管理节点,将全厂细分为41个一级管理节点、115个二级管理节点和299个三级管理节点,形成了“采油厂—三级单位—四级单位”三个层次的“系统节点”管理模式。围绕“系统节点”设置,构建分系统到节点的目标、运行、责任、考核“四个体系”,做到目标分解到节点、运行管理到节点、责任落实到节点、考核兑现到节点,使每个节点成为管理的目标点、岗位的责任点和业绩的考核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各系统之间协调统一、配套联动,厂、矿、队逐级细化,促进精细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每年初,由“系统节点”管理考核委员会牵头组织,通过“系统节点”精细化管理推进会、工作务虚会、专题讨论会、生产经营调研等形式,组织单位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认真分析生产经营工作情况,按照“全面覆盖、专业突出、效益优先”的原则,调整优化管理系统,使系统设置更加符合工作实际,更加有利于推进精细管理。如围绕实现作业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作业费用的统一调剂,2009年,采油厂把措施作业系统和维护作业系统整合成作业管理系统,全面负责采油厂作业质量和作业工作量及成本投入的优化管理,实现了管理责任与经济责任的统一。整合后的作业系统以提高作业质量、降低成本为目标,建立完善以总师例会为主线的优化论证制度,充分发挥地质、工艺、采油、作业的协同作用,以新工艺技术应用为手段,以作业井史和生产特点为依据,对每口措施井及维护井的方案进行论证和分析,实现了方案的统一优化。运行过程中,坚持维护与措施联动,做到维护兼顾措施、措施与维护同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作业,有效降低了作业频次。同时,围绕方案设计优化,进一步强化后勤配套管理,以油管杆“分年限、等寿命”管理为基础,全面推行油井油管分级别管理使用制度和油杆管等寿命同级更换制度,采油厂井下管柱质量善逐步得到改善,进一步延长了管杆的使用寿命,为提高油井免修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至8月份,总作业费用同比降低486万元。

       节点的科学优化

       节点是系统管理的根本抓手,各级节点找得准不准,细不细,直接关系到精细管理工作能否真正落实。采油厂在优化完善系统的基础上,坚持节点设置的精细化和动态化,各系统按照“逐级细化、下级保上级”的原则,从上到下,从大到小,认真梳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点,优化设立为系统的各级管理节点,保证了系统工作抓得准、抓得细。同时,各层级的系统管理组根据工作动态变化情况,对节点适时进行优化调整,采油厂各系统至少每年分析梳理一次,三级单位每半年分析梳理一次,四级单位每季度分析梳理一次,确保工作抓手的准确性,避免工作失去重点、偏离重心。电力管理系统结合工作运行实际,将原来的用电管理和线路管理两个一级节点,优化为线路管理、电气设备管理和用电过程管理三个一级节点,进一步细化为9个二级节点和25个三级节点。特别是在用电过程管理环节上,电力系统把举升过程、注入过程、集输过程和管理用电控制作为二级节点,狠抓各节点的管理措施优化,为全厂用电总量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电加热治理,实施设备优化运行,实现了节电不减产,机采系统效率达到24.5%;通过加强注水压力控制和无功注水控制,全厂平均注水系统效率连续四年保持在56%以上;集输用电通过强化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应用,对全厂28台混输泵实施了季节性停运或间开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节电效果。



[1] [2] [3]  Next page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下一条新闻:精益产品开发的13条原则

上一条新闻:成功精益,必须拉动公司管理的重塑